超级版主
- 积分
- 1161
- 注册时间
- 2025-2-13
- 最后登录
- 2025-11-26
|
在上海的老洋房里,62岁的王建国翻看着手机里的基金账户,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他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。12年间,银行利息累计不足10万,而定投账户的收益早已突破60万,每年稳稳多赚8万的背后,是时间与复利联手谱写的财富诗篇。
上海大叔12年定投红利指数,收益早已突破60万
一、红利如茶:慢品方知味,定投方见真
“2011 年的上海,陆家嘴的摩天楼已经竖起不少,但普通老百姓的理财路依旧狭窄。” 王建国呷了口龙井,回忆起当年的抉择。彼时他刚从国营工厂退休,每月 3200 元的退休金要支撑一家三口的开销,还有即将上大学的儿子要攒学费。银行柜员热情推荐着年化 3.5% 的五年期定存,说 “稳赚不赔”,但他看着报纸上 “CPI 同比上涨 5.5%” 的新闻,心里犯了嘀咕:“钱存银行,岂不是越存越不值钱?”
一次社区理财讲座上,他第一次听到 “红利指数” 这个词。讲师说,红利指数挑选的是沪深两市分红稳定、盈利扎实的龙头企业,就像上海老饭店里的招牌菜,看似朴实无华,却经得起时间考验。“银行利息是温水煮青蛙,看似安全却跑不赢通胀;红利定投是春种秋收,看似缓慢却能积少成多”,这句话像一颗种子,在他心里扎了根。
回家后,王建国翻遍了图书馆的理财书籍,又跑了三家证券公司咨询。他发现,中证红利指数自 2004 年发布以来,截至 2010 年底的年化收益率达 12.3%,远超同期银行定存利率。更让他心动的是,红利企业大多是能源、金融、消费等刚需行业的巨头,抗风险能力强,就像外滩的老建筑,历经风雨依然坚挺。2011 年 9 月,他拿出 5 万元作为初始资金,设置了每月 1500 元的自动定投,选择了跟踪中证红利指数的基金。
刚开始的半年,基金账户起伏不大,有时还会小幅亏损。邻居老张嘲笑他 “放着安稳钱不赚,偏要去股市里冒险”,就连妻子也抱怨:“每月少 1500 元,买菜都得精打细算。” 王建国没辩解,只是把基金月报小心翼翼地夹在相册里。他记得讲师说过:“红利投资就像喝上海老白茶,前几泡平淡无奇,泡到第五泡,醇厚的滋味才会慢慢释放。”
二、时间为友:熊市磨心性,牛市结硕果
2015 年的牛市来得轰轰烈烈,上海街头随处可见讨论股票的人群。王建国的定投账户也水涨船高,收益率一度突破 40%。妻子劝他 “见好就收”,把钱取出来存银行,他却想起了理财讲座上的另一句话:“牛市里的浮盈就像海市蜃楼,只有穿越熊市的考验,才能拿到真正的红利。”
他没有赎回,反而在市场狂热时坚持每月定投。同年 6 月,股市暴跌,大盘从 5178 点一路下挫,王建国的账户收益瞬间蒸发大半,甚至出现了亏损。那段时间,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基金净值,心里像被外滩的潮水反复冲刷。有一次,儿子学费不够,妻子急得直哭,让他暂停定投甚至赎回,他沉默了一夜,第二天依旧按时往定投账户里转了钱。
“我当时想,这些红利企业都是国家的支柱,只要企业还在盈利、还在分红,基金净值迟早会涨回来。” 王建国说。2016 年,市场依然低迷,中证红利指数全年下跌 11.5%,而同期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降至 1.5%。他的定投账户亏损超过 20%,但他依旧坚持每月扣款。“定投的魔力,不在于牛市赚得多,而在于熊市敢坚持 —— 别人恐慌抛售时,你却在以更低的价格买入更多筹码”,这是他那段时间最深的感悟。
2017 年,市场回暖,红利指数迎来反弹,全年上涨 21.7%。王建国的账户不仅扭亏为盈,收益率还超过了 30%。这一年,他的定投收益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 3 倍。邻居老张羡慕地问他秘诀,他笑着说:“没什么秘诀,就是把时间交给优秀的企业,像上海人守着老手艺一样,守住自己的定投计划。”
2018 年,贸易摩擦引发市场震荡,红利指数再次回调,但王建国已经心如止水。他把每月定投金额提高到 2000 元,因为他知道:“熊市是红利定投者的盛宴,每一次下跌都是捡便宜筹码的机会。” 这一年,他的账户虽然小幅亏损,但通过定投积累的份额却比牛市时多了 30%。
三、复利如歌:小钱积大河,细水成江海
“你知道吗?定投红利指数,赚的不仅是基金净值上涨的钱,还有分红再投资的复利钱。” 王建国打开手机,给记者展示他的分红记录。从 2011 年到 2023 年,他定投的基金累计分红 18 次,分红金额从最初的每年几百元,到后来每年超过 5 万元。
他始终选择 “分红再投资”,让红利自动买入更多基金份额。“这就像滚雪球,刚开始雪球很小,但越滚越大,到最后连自己都惊讶。” 王建国算了一笔账:如果他把分红取出来花掉,12 年后的账户总额会少 15 万;而选择分红再投资,相当于每年多了一笔 “免费的定投资金”。
2020 年疫情来袭,全球市场剧烈波动,中证红利指数短期内下跌超过 20%。但王建国没有慌,因为他看到,那些红利企业大多是医药、消费、公用事业等刚需行业,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小,不少企业还逆势增长。这一年,他的定投账户虽然经历了大幅波动,但年底依然实现了正收益。“银行利息是单利的寂寞,红利定投是复利的狂欢 —— 时间越久,复利的威力越惊人”,他感慨道。
到 2021 年,王建国的定投账户总额突破 50 万,而同期如果他把所有钱存银行,按照历年平均 1.8% 的年化利率计算,本息合计不足 18 万。这一年,他儿子结婚,他从定投账户里取出 20 万作为婚房首付,剩下的 30 万继续定投。“这笔钱就像上海的黄浦江,越流越宽,以后养老就靠它了。”
2022 年,市场持续低迷,红利指数表现却相对抗跌,全年仅下跌 3.2%,而同期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降至 1.75%。王建国的定投账户虽然小幅亏损,但他依旧坚持每月定投 2000 元。“真正的财富积累,不是靠一次暴富,而是靠日积月累的坚持 —— 定投就像上海的地铁,每天准时出发,终会抵达财富的终点站”,他说。
四、人生如市:坚守方得路,平常心致远
12 年的定投生涯,不仅让王建国收获了可观的财富,更让他领悟了人生的真谛。他说:“定投红利指数,就像过上海人的日子,讲究的是‘稳’和‘韧’。”
他还记得,2013 年市场低迷时,他的定投账户亏损超过 15%,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去外滩散步。看着黄浦江潮起潮落,他想通了一个道理:“市场就像潮水,有涨就有跌,但只要方向正确,终会流向大海。理财就像人生,有顺境就有逆境,只要坚守初心,终会收获幸福。”
“银行利息给你的是确定的平庸,红利定投给你的是不确定中的惊喜 —— 人生最大的风险,不是冒险,而是一成不变”,这是王建国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他身边有不少朋友,要么把钱存银行,看着财富慢慢缩水;要么追涨杀跌,在股市里亏得一塌糊涂。而他凭借着定投红利指数,既避开了银行存款的低收益,又躲过了股市的剧烈波动,实现了财富的稳健增长。
如今,王建国的定投账户总额已经突破 60 万,年化收益率稳定在 11.8%,是银行定存利率的 6 倍多。每年的定投收益超过 8 万元,比他退休时的工资还高。他和妻子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两次,从海南三亚到云南大理,从欧洲古国到东南亚风情,日子过得滋润又惬意。
“我现在每月还是坚持定投 2000 元,已经成了一种习惯。” 王建国说,“我想把这个定投计划传给孙子,让他从小就明白:财富的积累没有捷径,就像上海的弄堂,看似曲折,实则通向光明;定投的坚持没有奇迹,只有日积月累的必然。”
在黄浦江的余晖中,王建国的身影被拉得很长。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老歌,在上海的弄堂里回荡:12 年的坚持,12 年的等待,从每月 1500 元到每年多赚 8 万,从银行存款的平庸到红利定投的辉煌,他用实际行动证明: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,复利是最神奇的魔法,而定投红利指数,就是普通人对抗通胀、积累财富的最佳选择。
人生就像一场定投,你投入的每一份坚持,每一份耐心,终会在时间的长河里,绽放出最美的财富之花。而那些嘲笑你坚持的人,终将在岁月的流逝中,见证你从平凡到卓越的蜕变。就像上海的发展,从不追求一蹴而就,而是在日积月累中,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;财富的积累,也从不奢望一夜暴富,而是在定投的坚持中,实现从涓涓细流到滔滔江海的跨越。
以上就是【上海大叔12年定投红利指数,收益早已突破60万】全部内容,更多资讯请浏览〖ETF至牛论坛〗首页。祝投资顺利,账户长红!
|
|